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郑蒙永 李淑波
跨部门联动执法、多警种协同作战、行刑衔接快捕快诉……一举捣毁奉化、海曙、北仑非法储存、经营犯罪窝点3个,查扣涉案危化品10吨、非法运输车辆4辆,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涉案人数为同类案件全市最多。目前,6名嫌疑人因涉嫌危险作业罪于5月6日被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公安分局移送审查起诉。
2022年8月,鄞州公安分局与鄞州区应急管理局通力协作,深挖线索,成功破获全市第一起未经许可、非法储存经营醇基燃料危化品的危险作业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新突破。
【资料图】
可疑!灶台上放有液化装置
2022年7月初,东柳派出所与东柳应急管理所在检查辖区内某大食堂时发现,该大食堂后厨并未像正常的餐饮店铺一样使用天然气,后厨还摆放着不少白色塑料桶,灶台上有液化工具,疑似使用可疑液体作为燃料。两部门立即对大食堂使用的可疑液体进行提取,经鉴定,该燃料系工业甲醇勾兑而成,属于醇基燃料中的危化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安全无小事,事事关民生。为扩大侦查战果,彻底查明醇基燃料来源,民警遂对该食堂老板进行询问,老板表示,他是从一位周老板处购买的燃料,老板使用普通的面包车送货上门,具体经营地点不清楚。
“这背后很有可能是一起危化品危险作业案件!储存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可能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任东柳派出所副所长沙明浩凭借着丰富的办案经验和扎实的法律知识作出判断。
追踪!查获巨额危化品
为尽速消除这个安全隐患,鄞州公安分局高度重视该案侦办工作,时任鄞州公安分局副局长郑光华第一时间组织会商,成立专案攻坚小组。通过研判分析,发现周某某、廖某某等两个犯罪团伙存在未经许可、非法储存经营醇基燃料危化品的行为,涉嫌危险作业罪。
专案组经前期研判,细致踏勘现场和大量走访调查,明确了周、廖犯罪团伙非法存储醇基燃料的具体位置,制定周密行动方案。2022年8月1日凌晨,鄞州公安分局抽调治安大队、巡特警大队以及多个派出所精干警力40名,出动2架无人机设备进行侦查,会同区应急管理局兵分三路对该案开展统一收网行动。
在奉化、海曙、北仑等地,执法人员一举捣毁了3个非法储存犯罪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现场查扣涉案危化品10吨、非法运输车辆4辆,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现场第一时间对查扣的可疑液体进行取样送检,并将查扣涉案危化品转移至危化品储存专用仓库。经查证,2019年以来,该6人在没有取得危化品储存和经营许可的情况下,租用海曙、奉化民房设立非法储存窝点,购买工业甲醇后在窝点内进行稀释后予以售卖,并运至海曙、江北、鄞州、奉化等地数十家餐饮店,非法获利近百万元。
提醒!醇基燃料危险不容忽视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条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使用国家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危化品。国家对危化品的使用有限制性规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限制性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
工业甲醇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闪点12℃(闭杯),爆炸极限6%-36.5%(《危险化学品目录信息表(2015)》序号1022)。根据检测结果,该案中的甲醇等物质闪点均低于60℃,属易燃易爆的危化品,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危险。
在捣毁的非法储存犯罪窝点现场,警方发现,这几个窝点内均未安装液化石油气报警器,储存、生产现场未禁止明火,且在地面和房内发现烟蒂,作业人员工作时吸烟或者带入其他火源引燃危化品,极易发生火灾、爆炸等危险。
鄞州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储存有醇基燃料的塑料桶堆叠在院内,高温暴晒下,易燃液体桶内蒸气压力增高发生爆炸的安全隐患,且储存地离居民住宅区距离较近,防火间距不足,一旦发生爆炸,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后果不堪设想。